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第2466章
朱元璋活着,最该扇大嘴巴子的应该是万历。
估计万历这个不肖子孙,会被他扇成猪头。
至于木匠皇帝朱由校,朱元璋反倒是看都不想看他一眼,懒得跟他废话。
朱元璋最心疼的,应该就是崇祯了。
“好孩子,苦了你了。”
我想朱元璋见到崇祯的第一句话,应该是这个。
自那日从李记饭庄回到苏州行辕后,太上皇帝崇祯便像是彻底变了一个人。
他不再对南巡途中的园林景致、丝竹管弦表现出丝毫兴趣,甚至连皇帝朱兴明与皇后沈诗诗特意安排的、领略江南风情的行程,也屡屡推辞不去。
大部分时间,他都把自己关在行辕内特意为他准备的、最为幽静的院落里,要么长时间地枯坐,眼神空洞地望着北方,嘴里念念有词。
要么就如同困兽般,在庭中焦躁地踱步,眉头紧锁,仿佛在与什么无形的东西激烈搏斗。
伺候他的老太监忧心忡忡地向周太后禀报:“娘娘,太上皇他。
他这几日膳食用得极少,夜里也时常惊醒,醒来便念叨着‘珍珠’、‘白玉’、‘沙土’、‘恩情’,还有,还有‘太祖’、‘煤山’奴婢们实在担心得很。”
周太后,这位与崇祯相伴数十年,一同经历过帝国巅峰与深渊,最终又一同在这“宏业盛世”
中颐养天年的女子,心中顿时一紧。
她深知自己丈夫那敏感多思、又极易钻入牛角尖的性子。
那碗所谓的“珍珠翡翠白玉汤”
,怕是触及了他心底最深处、最复杂、也最不愿直视的某些东西。
她匆匆来到崇祯的院落。
此时已是黄昏,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窗棂,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崇祯并未坐在椅上,而是直接席地坐在门槛边,身上那件寻常的藏蓝色缎袍沾染了些许灰尘,他也浑然不觉。
他只是怔怔地望着庭院中一隅刚刚翻整过、尚未播种的泥土,眼神涣散,手指无意识地在地上划拉着。
“陛下,”
周太后放缓脚步,走近他,柔声唤道。
即便他已不是皇帝多年,她私下里仍习惯用这个称呼。
崇祯缓缓转过头,看到妻子,眼中掠过一丝恍惚,随即像是找到了倾诉的对象,一把抓住周太后的手。
他的手冰凉,且微微颤抖。
“你来了。”
他的声音沙哑,带着一种异样的亢奋:“朕......朕想明白了!
朕全都想明白了!”
“陛下想明白什么了?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