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九九小说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莱文森第一版序(第1页)

莱文森第一版序

banner"

>

《数字麦克卢汉》的中文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,我非常高兴。

麦克卢汉始终认为,中国及其数千年的历史丰富而独特,并为我们理解媒介提供了很好的教益。

中国发明印刷机,比欧洲的谷登堡至少要早五百年,可是它为什么没有用印刷机来推动报纸和书籍之类的大众媒介呢?麦克卢汉意识到,中国的会意文字不太适合互换性的活字排版,答案就在这里。

西方的字母表只有26个字母;与此相对,汉语的框子里所装的会意字,却数以千计。

这里的教益是,媒介的成功与否,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其与先行媒介的兼容性。

会意文字本身是麦克卢汉用心思索的一个课题。

他发现了汉字构建意义的方法——将不同形象并置的方法。

这个看法是正确的。

汉字出现数千年以后,爱森斯坦[1]在电影中使用了蒙太奇手法。

汉字就是这种手法的先兆。

中国人把因特网称为互联网。

“互联网”

这个词把“互”

和“联”

并置,而且“联”

又是由“耳”

和“丝”

这两个会意字并置组成的。

同样,如今电影之类的图像媒介,也通过形象的撞击来传达新的意义。

会意字写起来比字母表更需要技艺。

但是,在如今的数字时代,这种情况正在改变。

手指头召唤电脑上的意符时,并不需要特别的才能或风度。

在这个意义上,我们可以说拼音文字和会意文字的区别抹平了。

实际上,反过来可以说,几乎人人都能够轻轻松松地“写”

会意字了。

互联网使人类的许多活动实现了非集中化,它也可能对中国的文字产生同样的影响。

这就会对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——创新、艺术、社会、教育、政治等领域——产生影响,因为媒介的变化总是要产生各种影响的。

可惜,在互联网和个人电脑出现之前十年,麦克卢汉就不幸去世了。

我写《数字麦克卢汉》的原因之一,是要将其思想之裨益带入数字时代——同时又拓展他的思想。

我希望,本书能够对中国走向数字时代的进程,略尽绵薄之力。

莱文森

2001年4月于

纽约州怀特平原

[1]爱森斯坦(SergeyEisenstein,1898-1948),苏联电影导演和电影艺术理论家。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热门小说推荐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