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九九小说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二经济可行性(第1页)

二、经济可行性

banner"

>

1985年1月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出《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》,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的开始。

1985年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展开,改革的内容全面而深刻。

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,科技体制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绩。

河南省的国民经济总量也得以迅速增长,于1987年提前实现了省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。

粮食产量不断增长,城乡个体工业企业蓬勃发展;工业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,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;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,产业结构、城市化水平、科技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。

1991年河南省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,达到1045.73亿元,1992年达到了1279.75亿元,比1985年的451.74亿元提高了183%。

1992年地方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,达到104.03亿元,比1985年的48.93亿元提高了113%。

财政收入的快速增加为政府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奠定了基础。

1985年,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53.62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328.78元,到1992年,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08.03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8.48元,分别增长了146%、79%。

自1989年,河南省开始实行按学年度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制度。

1989-1992年,河南省生均学费支出分别为89元、170元、128元、160元,相当于当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8%、13.4%、9.24%和9.95%,相当于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.47%、32.26%、23.73%和27.19%(详见表6-1)。

在这样的经济形势和支出比例下,让人民群众分担一部分高等教育成本是可行的。

表6-11985-1992年河南省国民生产总值、地方财政收入、居民收入和生均学费支出情况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热门小说推荐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