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九九小说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二偏离直线就是自由意志(第1页)

(二)偏离直线就是自由意志

banner"

>

原子偏斜运动是伊壁鸠鲁哲学的特点,是它同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。

马克思认为,原子偏离直线并不是偶然出现在伊壁鸠鲁哲学中的规定,而是贯穿于他的整个哲学之中的。

它打破了机械决定论和盲目必然性的支配,因为“‘偏离直线’就是‘自由意志’”

[6]。

在马克思看来,如果原子只有直线运动,那就是把原子只看作空间的一个点,只有空间的规定性,缺乏自我运动的原则。

而伊壁鸠鲁在承认直线运动的同时,还提出偏离直线的运动,从而赋予原子以能动的原则,使“运动被设定为自我规定”

因为斜线运动是对直线运动的否定和扬弃,而在斜线运动这种否定中又包含肯定,即与原子有关系的定在不是别的东西,而是它本身。

同样是一个原子,由于偏斜而发生众多原子的相互排斥和碰撞。

正是由于原子的排斥、冲击、碰撞,才形成世界。

正如马克思所形象地描绘的:“就像宙斯是在库列特的嘈杂的战争舞蹈声中长大的一样,在这里,世界就是在原子的斗争声中形成的。”

[7]所以马克思同意卢克莱修关于偏斜运动打破了“命运的束缚”

的论断,并且认为只有偏斜运动才表述了原子的真实的灵魂,即自我意识的绝对性和自由。

马克思很重视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说所包含的追求自由的象征,但是不同意他把自由看成是脱离外界的自我意识的宁静。

马克思对原子偏斜说做了进一步的发挥。

原子偏离直线的运动表明,原子只有扬弃自己的相对存在即直线运动,同他物发生关系(原子碰撞),才实现了原子概念。

人也是一样。

一个人只有与另一个人发生关系,这个人才不再是自然的产物。

要使自己成为作为人的人,就必须打破自身相对的定在,即自我封闭和隔离,同另一个人发生关系。

马克思强调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说改变了原子王国的整个内部结构,认为排斥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,都包含这个意思。

所以在马克思看来,孤立主体的内心自由,“是脱离定在的自由,而不是在定在中的自由”

[8],真正的自由在于人与人的交往之中。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热门小说推荐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